江榕听琴

纸田多不治,诗债任纵横。
素琴/破琴/刀琴,随你称呼。
发刀狂魔,朙皮秦骨,孙阁部麾下。
愿我前生是李斯龙腮、始皇秦琴。
愿我前生是殚忠楼外那一树榴花。
不写宋史相关,再问自绝经脉。

【游记】关宁诗话·山海关

一梦魂牵岁复年,孤征万里度榆关。

长风卷雪临澄海,暮日摇旌望远山。

片纸遗文题旧墨,故家归燕傍新檐。

殚忠无觅休为恨,史笔千秋自镜悬。

凭堞遥望,眼前一片怒涛卷霜雪,澄海楼立在身后,“雄襟万里”四字,一回头便能看见。壮哉渝海,快哉此风。

从书卷中读过背过无数歌咏山海关的诗句,终于有一天,我也能亲身立于这片雄堞之上。五月下旬,错开了各种节假日,出游的人少了许多,除了我们这些新科硕士。四处约不到同行的朋友,干脆背起行囊,独自搭上北行的列车。

山海关之旅的第一站,我选择了老龙头,对于喜欢明清战史的旅行者们来说,比起“天下第一关”景区,老龙头的历史气息更足一些。

进城之后面临“向左走向右走”的选择,左手显功祠,右手龙武营。龙武营,乃是孙承宗督师山海期间,组练起来的水师,著作等身的茅元仪,就曾投笔从戎、任职龙武营副总兵。

时隔四百年,当年的营房、战船早就湮没无迹,现在的龙武营,是个彻底的复制品。逛了一圈下来,最吸引游人驻足的,居然是食堂里的大锅灶台,民以食为天,此言不虚。


显功祠,可能是整个景区里最安静的一处景点,我倒乐得清静,在此盘桓良久。关于显功祠,有这么一段记载:“显功庙:又称太傅庙、徐达庙,在山海关城内西北侧,系祭祀明太傅中山王徐达的专祠。明景泰五年敕建,成化八年始落成。崇祯二年,督师孙承宗遣将重修,撰写显功庙重修碑记,并题坊额『河山大烈』。”

遗憾的是,显功祠也经历了拆除重建,“河山大烈”的笔迹,没能保留下来。如今门口立着一方青碑,上书“千秋景仰”四字,如果能将“河山大烈”重新题写镌刻,或可为之再添一笔亮色。



祠里陈列着徐达、戚继光、葛守礼、熊廷弼、孙承宗、袁崇焕、朱梅几位统帅的彩塑,配有生平简介。依我看,这些塑像的做工非常粗糙,而且单看塑像实在认不出谁是谁。塑像背后墙壁上的彩绘,反倒更加精致,孙承宗的那一幅,银甲战袍及身,手中却执笔挥毫,老元戎的威严里,又不失大学士的儒雅。

更让我欣喜的,是门外一圈石刻,刻着统帅们在山海关写下的诗歌,也都是我挺喜欢的作品,比如袁崇焕的《边中送别》,孙承宗的“甲胄诗篇少,乾坤戎马多”,还有一首气势十足又挺有意趣的,录之如下:

一笑颓颜为酒红,玉关初见度春风。

谈来当事饶扪虱,字寄南林有塞鸿。

海上楼台随懒慢,意中天地几英雄。

城头压阵黄云满,孤剑犹堪倚断虹。


整个景区里最热闹的地方,还是万里长城入海处,澄海楼就伫立在此,俯瞰着苍茫海波。楼头悬着两幅牌匾,一幅是乾隆手书的“澄海楼”,另一幅,即是孙承宗所题写的“雄襟万里”四字。当然了,现存的并非真迹,而是后人摹写的,吟一阙“雄襟开万里”的诗句,遥想文正公与僚友登楼作赋的壮怀,却也不失一番乐趣。

只是孙文正公的名气,远远不及那个热爱到处题字的乾隆皇帝,不断有讲解员把游客带到楼下,却很少有人讲一讲孙承宗督师辽东的事迹。岁月实在能消磨很多人与事,《高阳集》中常常可见的“殚忠楼”,也已湮没在了书卷里。

我倚着城墙,出神良久,忽见一双飞燕,在堂前穿过又穿出,忽而轻灵直上,傍着墨迹,翻飞盘旋。

春声何处说兴亡,燕双双。四百多年前,榆关春信来时,也许他们正立在楼前,憧憬着捷音能随新燕一道飞来,不经意间怀想起故园春色,柳青青,群芳好。




下午去的天下第一关景区,古城里比较破败,人工的痕迹实在太重,除了满城飞絮,还有些意境,随便逛逛也就够了。



发现一个看起来有点意思的博物馆,挂着“山海关督师府”的牌子,不过售票处都封着,没有半点开放的痕迹。网上只能搜到一条新闻,说是个私人博物馆,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形,我们也无从得知了。

就用我随手拍到的城楼落日,来结束这篇山海关之行的记录吧。


 

山海关小TIPS:

1、这个季节,我居住的南京已经进入闷热的夏季,相比来说,山海关的气候非常宜人,海风吹着清爽而舒适。从南方去的朋友们还是要多带些衣物,一个是早晚温差很大,再一个就是风大。我到关城的那天,赶上大风蓝色预警,在火车上,乘务员小哥信誓旦旦地跟我说,最近很暖和穿短袖就够了,下车被冷风一吹,我裹紧了外套一路小跑……

2、山海关的公交末班车时间比较早,这个季节七点半就停了,坐火车的话注意到站时间。

3、原来北方的饺子真的论斤卖,还是半斤起卖,南方同胞们,加油吃吧!

评论(9)

热度(3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