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榕听琴

纸田多不治,诗债任纵横。
素琴/破琴/刀琴,随你称呼。
发刀狂魔,朙皮秦骨,孙阁部麾下。
愿我前生是李斯龙腮、始皇秦琴。
愿我前生是殚忠楼外那一树榴花。
不写宋史相关,再问自绝经脉。

【秦始皇帝】男性本命问卷十题

本命:秦始皇(你们没看错,是他,是他,就是他)。

问卷作者:@鶴訝雪 。这是星星 @水行长攸 的生日礼物第一弹√


1、您的本命使用什么语言和文字?您能否和他进行无障碍交流?

语言是两千年前的上古汉语,文字是“书同文”的杰作——小篆字,一笔一划都是他的帝国大一统的凭证。

他说的话,我多半是一个字都听不懂。对我而言,小篆字的审美价值也远远高于使用价值。

可我总是自豪地宣称,“书同文”是我本命留给后世最光辉的遗产。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纽带,从此,我们写着方方正正的中国字,再也不分开。

 

2、他的相貌如何,存在相关记载和评价吗?那个时代的审美取向如何?

对他相貌的评价,两极分化。尉缭子如是说道:“秦王为人,蜂准、长目、挚鸟膺、豺声,少恩而虎狼心,居约易出人下,得志亦轻食人。”

就是这么短短的一段文字,解读都各有争议。往赞美的方向去说,可以把秦始皇描绘成相貌堂堂的美男子,而往贬抑的方向去理解,这“千古一帝”,不仅其貌不扬,甚至还有残疾。

既然是本命,那我想象中的始皇帝,当然是仪表堂堂。看荆轲刺秦的那一段描写,祖龙身手矫健灵活,实在不像身患痼疾的样子,况且,能震慑得秦舞阳吓成那样,至少应该气度不凡。

那个时代的美男子,也是高大颀长,风度翩翩吧。

 

3、他的身高有记载吗?如果有,那么是多少?在那个时代算高吗?放到现在来看呢?

和相貌一样,有人说他矮小佝偻,也有人说,兵马俑一个个都那么高大威猛,作为秦皇的他,怎么可能差到哪里去?

身材的高矮又能代表什么呢?他已然站在了那个时代的巅峰,前无古人,后也鲜有来者。

 

4、那个时代人们的沐浴频率如何?您的本命呢?(本题已屏蔽叔夜和Jeff)

年代太久远,生活史方面的记载似乎甚少,不像明清那般丰富。至于我本命如何,没有特殊记载,至少应该等于平均水平吧?何况他是皇帝,生活品质总应该高于常人吧?

 

5、他是否有大男子主义倾向?哪些记录能够表明他对于异性的看法呢?

我想是有的。

作为“千古一帝”,关于他的后宫,记载却是一片空白,连个绯闻都挖不出。于是后人苦心孤诣地给他编排出了个阿房女,猜测他爱慕比他年长许多的寡妇清,甚至连孟姜女都被没被放过,说他想将孟姜女纳入后宫。

也许他是个心无旁骛的工作狂,也许他被自己的母亲做出的事伤害太深,可他的冠冕背后,真的没有留下女性的身影。

 

6、他大概有几名真正意义上的配偶(男性配偶也算)?和她们的关系怎样,有没有辜负过她们呢?

不可考。他的儿女加起来足有三四十,可没有一个后妃的姓名、身份见诸史册。

拿他来编排“负了天下为卿一人”那种玛丽苏桥段的,洗洗睡吧。

 

7、他所处时代的阶层流动状况如何?他是否有强烈的等级观念?

他所处的时代,数不清的出身寒微之人,建立了赫赫功业。奋争的布衣士人,是那个时代一道璀璨的风景线。而任人唯贤、不拘一格,更是明君必备的素养。

“始皇出世,李斯相之,天崩地坼,掀翻一个世界”,一代开国名相,就曾是楚国的小吏。

 

8、他有后代吗,如果有记载,那么是几个?他采取的教育方式怎样,有没有代际创伤?

他的子女不少,只是多半都死在了他的幼子——胡亥——秦朝的二世皇帝,斩草除根式的杀戮之下。

再后来,胡亥也被他宠信的宦官赵高弑于望夷宫。他的帝国,终被楚人一炬,付之焦土,其他的皇室族裔,多半也难逃此劫吧。

恐怕始皇帝怎么也料不到,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为君的梦想,在他身后仅仅维系了三年,还是浸泡在鲜血之中的三年。

至少他对胡亥的教育够失败,真的。

 

9、他的墓地被发现了吗?如果有,坟头草长得怎么样了?您去那里看过他吗?

秦始皇陵埋藏了无数秘密,引后人不曾放弃探询。陪葬坑里的兵马俑、铜车马,更是震惊世界的奇迹。如今那里是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,每年有数不清的游人,从世界各地涌来。

十年前的夏天我曾去过,只是出了兵马俑博物馆,母上大人说要赶时间去华清池,没让我去他陵前一拜。我只得扒着车窗,遥望秦陵高大的封土。时正盛夏,陵上草木郁郁青青。

当时我怀中紧紧抱着一册《大秦帝国》,第四部《阳谋春秋》的下册,在那一册里,少年时的他初露锋芒。头一次觉得,自己离本命那么近,手边是他的故事,眼前是他的归宿。

再后来,读到“一种青山秋草里,路人唯拜汉文陵”,不服输地写下:“汉宫秋草亦如是,自有路人拜秦陵”。

 

10、假若能够抹除他的一个黑点,会选择哪一桩?

我总觉得,秦始皇是上下五千年头一号背锅侠,两千多年积累下来,他的黑点数也数不清,确有实据的,子虚乌有的,属于他的,不该他背的。

这些论调看的太多,慢慢地也能一笑置之,唯有个传说,每每令我拍案而起、切齿愤恨——孟姜女哭长城。

小时候听大人们讲这个故事,我想了半天,终于问道:“怎么有人能把长城哭倒呢?”大人们愣了,说这只是个古老的传说。

上学之后,老师说修长城虽然抵御了匈奴,但害死了很多百姓,“孟姜女”的传说,就是百姓们的控诉。我举手,不知好歹地问道:“那如果让匈奴打过来,就不会害死人命了吗?”

后来终于知道,这个传说,脱胎于《左传》中的“杞梁妻”之典,多事的后人们一代代传播又加工,才把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故事,移花接木,扣到了秦始皇头上,而这个故事成型时,距离秦朝,已过去了数百年。

偏偏就是这个荒唐的故事,流传得家喻户晓,恐怕连没读过什么书的村妇野叟,都能把它说得头头是道。而蒙恬横扫匈奴的业绩,躺在青史一角,乏人问津。

我更愿意记住,曾有一支军队,“却匈奴七百余里”,打出了华夏的赫赫雄风。

我更愿意记住,长城无言,蜿蜒千里,默默守护着华夏文明的安宁。

评论(15)

热度(116)

  1.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